• 豪门国际

  • 跨界”企业环境违法 ,联合执法筑牢安全防线


    4月9日,杭州余杭和嘉兴海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成功拆除了两地交界处一非法台板印花厂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有力打击了跨界非法企业的嚣张气焰,给更多污染企业敲响了警钟。

    开年以来,为了逃避环境监管,部分“散乱污”企业利用疫情防控期企业停产 、道路封锁 、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之机,把目光汇集到了位置偏僻的两市交界处。近日 ,有群众举报称海宁许村镇翁埠村与余杭区南苑街道吴庵村交界处发现一处非法台板印花加工点正在生产并偷排污水,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高度重视,迅速与余杭生态环境部门取得联系 ,第一时间带领执法人员赶赴现场,通过勘查、拍照,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该台板印花加工点利用原先畜禽养殖  、蔬菜种植大棚约4000平方左右 ,配备生产线15条 ,从事台板印花生产 ,无环评审批手续 。生产过程中有印花废气、废水排放,对两地环境和周边村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余杭、海宁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根据2019年签订的《余杭 、海宁两地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联合执法框架协议》组成联合执法组,对该非法加工店进行了取缔拆除。

    近年来,随着余杭 、海宁两地交界地区经济迅猛发展,边界“散乱污”企业滋生 ,各种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但由于是跨界污染,缺少统一的联合治污机制 ,治污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跨界企业逃避监管、屡查屡犯成为环境执法监管的难点。为避免矛盾激化和纠纷升级,两地生态环境部门不断沟通协调 ,探索出了一条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污合作机制的环境保护新路子——“余杭 、海宁两地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联合执法框架协议”。该协议细化为日常工作、联合调处、联合检查执法 、边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和信息沟通机制五部分,提出各地加强沟通与合作,相互借鉴工作经验,探讨和建立边界环保合作机制,为两地交界地区环境保护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两年来,两地边界联合执法数5次,会商8次,出动执法人员共30余人次,成功处置了3起跨界环境事件,有力打击了跨界非法排污。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