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门国际

  • 嘉兴市豪门国际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页: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传真 返回

    城市公交如何“兜底”出行需求? 嘉兴之答:大数据精准赋能,提供多元化服务

    发布日期 :2024-05-15 15:08 信息来源:嘉通集团

    来源:嘉兴日报  记者 :朱葭苇  通讯员:沈雅芳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的公交车正变得越来越小?

    松手刹、换挡 、踩油门……早上6点,97路公交车缓缓驶离站台 ,司机王忠毅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他还开着12米长的大车。不过他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原来与他差不多车型的91路 、98路公交车,变得越来越“瘦”了。“车辆没变少,就车身长度变了 ,大多不超过10米,有些还不到6米 。”王忠毅说。

    嘉通集团公交公司提供了一组数据 ,确证了王忠毅的印象。嘉兴自2019年逐步“上新”中小型车辆,累计已有267辆10米以下的公交车正在运营中 ,其中8米及以下车型占总数的21.5%。

    那么,公交车身从大变小,载客量变小了吗?能满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吗?“微型化”趋势折射出嘉兴公交怎样的变革思路?

    “瘦身”的选择究竟为何 ?

    禾兴路是嘉兴市区老城区的南北向豪门国际要道。5月10日上午10点 ,早高峰已经结束 ,记者等候在禾兴南路勤俭路公交站台,细数了一下,10分钟内共来了3辆公交车——93路 、18路、微81路。

    记者决定坐一下93路进行体验。车门打开,车厢内已有5位乘客。前排坐着3位老年人 ,手里提着好几样蔬菜和熟食,时不时唠唠家常 。后排的2名年轻人交错坐着 ,皆戴着耳机看向窗外。

    乘客柴金发说:“现在我们还在老城区,外面热闹车厢里也挺热闹,往前开乘客相对会变少,就没那么热闹了。”

    果然,到了戴梦得大厦,2名年轻人和1位老年人在此下车;行至南郊花园时 ,车厢内除记者外,仅剩下柴金发。今年74岁的他,是这辆公交车的“老朋友”了。他告诉记者:“我退休后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每天早上乘93路去几个菜场兜一圈,买完菜再原路返回。有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坐 ,就跟包车一样。”

    在柴金发的记忆里,曾经“摩肩接踵”的公交车 ,随着岁月变迁已变得不再拥挤,“现在无论何时何地上车 ,基本都有位置坐 。”

    毋庸置疑,在多种出行方式供给下,客流量减少、车辆空驶率增高等,已是各地公交运营中面临的“不争的事实” ,嘉兴也不例外。97路公交车司机王忠毅也深有感触:“10年前,每逢早高峰,大家都要靠挤才能上车,现在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了。”

    而在嘉通集团公交公司党总支委员嵇鸣看来 ,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公众出行理念和习惯的转变,随着嘉兴城市路网不断完善,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私家车 、电动自行车等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元,公交车已不再是市民出行的最优选择 ;二是作为定线定时定点的传统豪门国际方式 ,公交车在出行效率上并不占优势 。

    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使用大型公交车便是一种浪费,还会产生停车场地不足 、使用成本高等问题,公交车“瘦身”势在必行。“公交公司必须转型升级 ,主动求变。”嵇鸣说,尝试将公交车的车身改小,是适应城市豪门国际体系快速变化的当然之举。

    “瘦身”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

    据介绍,2015年我市公交车开始“瘦身”,首批10.5米长的新能源公交车在当年亮相 。2021年811路微公交车投入运营,车身长度仅为5.99米  ,被昵称为“宝宝公交”的这一路公交,一度成为街头“网红”。

    那么,自车型调整以来,公交公司 、公交车司机和老百姓都是什么感受呢 ?

    传统公交车不仅体积大 ,还是燃油车,调整后的中小型公交车,使用的都是新能源,绿色低碳 、价格便宜。嵇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米左右的车大约110万元/辆 ,8米的车大约90万元/辆 ,7米的车只需60多万元/辆,如果将10米的车换成7米的车 ,仅车辆购置成本就可节省约50万元/辆 。而能耗还可节省40%左右,以91路为例,全线6辆车,每辆车每年可节省40万元能耗成本,一年共计240万元。“嘉兴市区那么多公交线路 ,每年节省下的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

    车子变小,815路公交车司机刘胜厚感觉开起来更灵光了。5.99米长的微公交最小转弯半径不到8米,车身宽度仅2.02米,在豪门国际状况复杂、转弯半径不能太大的城市道路上 ,微公交展现了更多优势 ,“大车转弯容易剐蹭 ,不如小车灵活和跑得快,小车还有语音随时提醒变道、压线 、行人进入盲区等功能,辅助驾驶员安全行驶 ,真的很方便。”

    陆小妹有20多年普通公交车“乘龄”和2年811路微公交“乘龄”,她的感受颇有代表性:“现在大部分路段有公交车专用道,大家可能感觉并不明显 ,但到了老城区,就能明显感受到公交车庞大的身躯对豪门国际的影响,尤其是在道路拥堵的情况下,公交车在转弯和停靠等过程中,由于起步和转弯较慢,会造成短时的小拥堵,我们坐车子的人看着,心里也着急。”正说着,同车的811路乘客陆根芳接过话茬:“现在小型公交车转弯 、起步都很快,等待的红灯也少了,我们基本可以准时准点到达目的地。”

    “瘦身”后的公交车占路面积小、更灵活、更快 ,意味着对城市豪门国际压力的影响也在变小,这为城市缓解拥堵提供了“新思路”。

    市民王俪是私家车车主 ,在出行道路上,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公交车“瘦身”后带来的好处:“以前,我总觉得跟在公交车后面挺憋屈的,公交车块头大 、起步慢,影响我们通行。现在公交车变小了、开快了,靠站点停车也不占道 ,我们私家车出行更顺畅了。”

    出行需求能“兜得住”吗?

    2019年开始,嘉兴就开始有序更迭不同尺寸的车型 ,以更好满足线路优化的需要。对此,不解者亦有之:车子变小了 ,载客量会不会下降 ?老百姓的出行需求能“兜得住”吗?

    “其实,公交车‘瘦身’绝不是一刀切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 、不断改善的过程。”嵇鸣坦言 ,嘉兴目前投入10米以下公交车的线路,均是平峰时段客流量较少的线路 。“针对出行高峰时段 ,我们采取‘大小车混搭’的车型配置,实行的是‘潮汐式’运营模式。”

    以经停东栅小学站的32路公交车为例,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公交车升级为大型车辆,并且根据乘客的实际出行需求,采取精准排班策略,在提高车辆满载率的同时缓解乘客“等车慢”问题 。

    嘉兴公交在做“瘦身”的同时,也在积极“健体”。小型化公交在体型上做了减法,效率上却在“提速”——追求更灵活的车次 ,更快的车速,更精准的服务 。

      “去年我们一共更新了69辆小型公交车,由于具有里程短、周转快、出行效率高的特点,对整个公交的运力周转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嵇鸣说 ,当然,为了满足老百姓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更精准的服务也必不可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城市发展 ,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 ,但“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我们小区是新建小区,距离公园、菜场、商超等虽然只有一两公里的距离,但出门还是想要精准的公交线路 ,不然会有很多不便。”家住市区久境园小区的李先生说。而市民林大爷每隔一个礼拜就要去市第一医院配药 ,而家门口没有直达的公交,他也发愁:“希望可以开通直达的就医专线 。”

    事实上,公交公司时刻都在关注着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变化。嵇鸣说,“方便 、快捷”一定是被首先考虑的。为补齐公共出行短板 ,回应群众“呼声”,嘉兴陆续推出具备城市穿梭功能的社区微公交 、云公交等小型公交车,解决单元内部市民出行便捷度低的问题 。

    据介绍 ,微公交是一种衔接居住区和主要客流集散地的短线公交模式 ,车身长度一般在6米以下,主要服务于距离目的地3至5公里的出行群体。它不仅保证了公交车良好的道路通行能力  ,更便于公交服务向大街小巷、社区学校等城市末端延伸,填补常规公交的服务空白,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以文博未来社区为例,为满足该社区居民的公共豪门国际出行需求,2022年12月 ,嘉通集团公交公司新增813路微公交线路 ,连接久境园 、文博苑 、御香苑、元一柏庄等多个小区站点 。市民陈阿姨家住市区龙舟路附近,自813路正式运营后,她每天都要乘坐公交去运河公园逛逛。老人家很兴奋 :“之前没有微公交,需要步行10多分钟才能到达公交站,如今微公交直通家门口 ,去超市、公园都比以前省时省力,生活美得很!”

    今年3月19日,另一辆点对点的定制公交——815路健康直通车正式开通 ,连接嘉兴市第一医院与南湖区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为两地患者便捷就医,打通了双向转诊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而今,嘉通集团公交公司不断拓展服务半径,公交车“走街串巷”,全力融入“城市末梢”,满足百姓多元化定制化需求。各类通勤、通学定制巴士,让上班族、学生群体可以不用换乘,快速抵达目的地。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2019年以来,嘉兴先后新增常规公交线路7条 、新增微公交线路21条 、定制公交82条次 ,线路长度增加211.85公里,线网覆盖面增加107.7公里。

    “微公交以‘短平快’为主打,无论是在城市单元格内根据需求精准嵌入公交服务,还是在城市堵点发挥公交集约化优势 ,都为聚力构建高效出行便捷圈,打下了坚实基础。”嘉兴市公共豪门国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凤玲表示。

    城市公交还能怎么求新求变?

    公交的“大转小”,不用讳言,从城市公共豪门国际发展来看,确实是一种急需的求新求变。那么 ,“大转小”会成为城市公交未来的发展趋势吗?城市公交求新求变,还能从哪些方面“突围”呢 ?

    如何让公交动能与城市发展、居民需要达成最佳的平衡关系,是现代城市发展中待解的命题 。去年10月,豪门国际运输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豪门国际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大数据应用提升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效率”“支持发展‘公交+旅游’服务模式” 。

    大数据赋能,精准诊断出市民出行需求 ,便是一种提高公交效率的方式。2022年10月,嘉通集团召开了嘉兴公交数字中心项目建设规划研讨会,正式拉开了公交数字化改革序幕。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嘉兴公交数字中心已正式启用。该中心涵盖了公交数据总览、客流分析、线网分析、调度监测 、数字安防、数字机务六大板块。通过数字中心的数字驾驶舱 ,能看到嘉兴市本级城市 、城乡(际)1260辆公交车、181条公交线路、1994个公交站点、7000辆公共自行车、1000个公共自行车网点等资源的营运态势,可以提供市区公交信息实时查询及跨区域、跨方式组合出行规划等服务 。有了这个“智慧大脑” ,对于单车载客量高的线路,可以持续优化运营调度 ,更加适配乘客们的出行习惯;对于单车载客量低的线路,也可以及时预警低效线路 ,重新优化调整线路方案,为线网排布、营运调度等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公交+文旅”新模式,也让传统出行方式焕发别样生机。踏青赏花公交专线是嘉兴公交改革创新的一种新尝试。从今年3月30日起,嘉兴市豪门国际部门开通多条市区踏青赏花公交专线 ,涵盖秀湖公园、嘉兴植物园等地。独特的出行方式带给市民 、游客别样的体验 ,“趁着春光明媚 ,来植物园踏青,坐公交出行就没有拥堵、停车难等困扰 ,一路过来 ,城市美景尽收眼底 。”市民徐先生说。如今,随着公交网络进一步完善,“周末出游坐公交”已成为市民生活常态之一。

    网约微公交 ,亦是转型方向 。以海宁为例 ,2022年1月,海宁市开通嘉兴首条网约社区巴士——长安镇社区巴士3号线 。乘客可通过海宁出行App“网约社巴”模块进行线上拼车或预约专车。和常规公交定时、定线、定班相比,网约社区巴士打破了传统的出行方式,根据乘客实时出行需求动态发车、动态匹配线路 ,满足了公交线网末端区域和市民的个性化出行需求 。

    近年来 ,公交车、公交线网一次次的迭代升级,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城市快速发展的时代光彩,将一座城市完成翻天覆地的变化,浓缩进小小的车厢内。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迁,公交永远是城市运行体系中极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

    “即便是在城市出现分化 、出行需求走向多元的复杂背景下,公交依然不可或缺。”张凤玲说,相信在“瘦身强体”后变得“小而精”的公交服务,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XML地图